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元次等术语是谁创造的(次元是词语吗)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08-14 05:08:12 273 0

康熙皇帝曾经翻译过数学方程式的中文概念吗?

现在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大概意思是说我们学习数学遇到的“元”、“次”、“根”等术语,全部都来自康熙的翻译,像是一元二次方程、根号数式、二次方根。而这里的康熙也不是别人,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清朝皇帝,所谓“康乾盛世”,第一个就是他。虽然他在位时,并没有让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他打下了清朝最大的疆域。

至于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到现在也没有什么证据。人们在提到的时候,也只是说参考某某网站,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文献和历史典故。不过在历史上,康熙确实是一个好学的人,我国的天文学、历法、火炮发展,几乎都离不开康熙。

1、数学名词的翻译者

提到康熙创造数学名词,就不得不提一下南怀仁,他是比利时来的传教士,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在明清时期,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很多,唯一被皇帝死后赐予谥号的,就只有他一个。他算是康熙各方面的老师,主教天文学和几何学,曾经将《几何原本》翻译成了满文。

据说他在教康熙读书的时候,由于一些词语很难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于是有一天,康熙就给这位老师提建议,要翻译成“次”、“元”、“根”,当时南怀仁还夸赞康熙,称他教书几十年,是第一次看到康熙这么好学的人。

2、真假难辨

通过南怀仁的记载和对康熙的评价,这些词语的翻译,保不齐真是来自于康熙。不过在历史上,很少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加上康熙本身是皇帝,很难判定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唯一可以证实的是,康熙真的是一位爱学之人。

他曾让清朝官员和南怀仁比赛测历法,结果西洋天文学计算的方法和实际测量结果相符,当时康熙皇帝就命汤若望进行翻译。自此以后,中国才正式开始采用西洋历法。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康熙才着手研究西方数学、天文学。

3、南怀仁的贡献

尔南怀仁,秉心质朴,四野淹通。来华既协灵台之掌,复储武库之需……可谓莅来惟精,奉职费懈者矣。遽闻溘逝,深切悼伤。追念成劳,易名勤敏。

这是南怀仁去世之后,康熙皇帝所写。这些话被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在了南怀仁的碑阴上,而碑阳则用汉文和拉丁文刻写。一个碑文同时用三种文字,在中国都很少见。最后康熙还亲赐谥号“勤敏”,几乎算是当时地位最高的传教士。

能有这样的地位,主要还是源于他对当时科技方面的贡献。在地理、火炮、天文方面,都有许多著作。

元次等术语是谁创造的(次元是词语吗) 第1张

根元次是谁发明的

是 康熙。康熙拜比利时的传教士为师,学习数学。但听他讲课很不轻松,而且讲方程是句子冗长,,所以康熙就建议 ,吧未知数翻译成“元”最高次翻译成“次”方程的解翻译成“根” 康熙创造的几个学术用语一直沿用至今!

谁发明的“元”“次”“根”

是 康熙。康熙拜比利时的传教士为师,学习数学。但听他讲课很不轻松,而且讲方程是句子冗长,,所以康熙就建议 ,吧未知数翻译成“元”最高次翻译成“次”方程的解翻译成“根” 康熙创造的几个学术用语一直沿用至今!

数学方程中的元次是谁创造的?

康熙皇帝。康熙是我国历史上数学水平最高的一位帝王,他天资聪慧,十分热爱数学,14岁起跟着从比利时来华的传教士南怀仁学习数学,是康熙首创“元”、“次”、“根”等方程术语的汉译名。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在给康熙讲解方程时,由于他汉语、满语水平都很有限,有些术语讲不清楚,解释很久还是不得要领,康熙就建议:将未知数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翻译为“根”或“解”。

南怀仁惊疑地盯着康熙,愣了一会儿,突然按照西方最亲切的礼节一下子将康熙紧紧抱住,激动地说:“我读书和教书几十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还从来没见过一个像您这样肯动脑筋的人!”康熙创造的这几个方程术语,驭繁为简,准确科学,非常便于理解和记忆。

扩展资料

南怀仁简介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享年66岁),字敦伯,又字勋卿,西属尼德兰皮特姆(今比利时布鲁塞尔附近)人,耶稣会传教士,清代天文学家、科学家,1623年10月9日出生,1641年9月29日入耶稣会,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钦天监)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卒谥勤敏。著有《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图说》、《西方要记》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怀仁

数学方程式中的元和次是谁创立的?

数学方程式中的元和次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康熙皇帝创立的。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又有远大抱负,聪明好学的一位皇帝。他除了其文治武功之外 ,还十分爱好数学,曾拜比利时的南怀仁等传教士为师,学习数学 、天文、地理以及拉丁文等,康熙皇帝虽然聪颖过人,但是听外籍教师讲课也有困难,因为南怀仁等人的汉语和满语水平有限,日常会话勉强对付,但要将严谨而高深的科学知识表达出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当时课本多是外文,即使中译本也是半通不通的。这样,学习中就必然有许多精 力被消耗在语言沟通上,进度不快 。

不过,康熙学习很刻苦,也很有耐心,不懂就请教,直至真正弄懂为止。南怀仁在讲方程时,句子冗长,吐音又很不清楚,康熙的脑子常常被搞得晕晕糊糊的,怎样才能让老师讲得好懂呢?一阵冥思苦想后,一个妙法突然冒出来。他向南怀仁建议 ,将未知数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限整式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翻译为“根”(解)⋯⋯南怀仁用笔认真地记了下来 ,随即用这些新创术语换下自己原先使用的繁琐词语 :“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根 ’(解 )⋯⋯“如此一来,果然简单了很多,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南怀仁惊疑地盯着康熙,愣怔了一会儿,突然按照西方最亲切的礼节一下子将康熙紧紧抱住:“我读书和教书几十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还从来没见过一个像您这样肯动脑筋的人 !”

正因为康熙创造的这几个数学术语科学而简洁,十分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一直延用到今天 。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