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穿过上海喧闹的街道,进入殷珊路,瑞安人曾在这里生活了大约半个世纪。
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他的作品值得你一生仰望。因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的设计者。
曾老去世已经二十年了,但他和国旗的故事一直都在。
在阁楼里埋了一个月,国旗图案终于诞生了。
“一个国家的国旗怎么可能是普通人画的?太不可思议了。”
1949年7月中旬,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征集新中国国旗图案的启事。虽然他不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但在同学的鼓励下,曾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受流行音乐《东方红》启发的设计。
他的妻子向回忆说,当时是盛夏,曾每晚都钻进阁楼作画。第二天早上,她总能在房间里扫出一堆红黄蜡纸。
曾的挚友张公度多年后回忆说:有一天,曾叫他上阁楼去看看用蜡纸剪的国旗图案。当时,旗面上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排列着五颗黄星,大星在前。曾嵩问:“怎么样?”张弓表示反对,这使曾特别沮丧,但他没有放弃。
当年借给曾指南针的何先生得知对方意图后,觉得自己太天真了:“一个国家的国旗怎么可能是普通人画的?”但最终曾埋头画画让梦想成真,何先生大呼“太不可思议了!”
事实上,曾的设计稿被评审团否决是因为其镰刀和斧头的设计“与苏联国旗相似”。此后,在张治中反对使用“黄河旗”和田汉推荐“五星红旗”的帮助下,曾的设计终于在近3000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稍作调整后成为国旗图案。郭沫若曾评价五星红旗:“人头换金星五,红旗遍地。”
1950年,曾第一次应邀出席国庆典礼,并获得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赠送的纪念册和奖金500万元(现折合人民币500元)。
1979年,曾被吸收为上海CPPCC成员。1983年,他当选为上海CPPCC常委。在此期间,曾频繁参与各种研究工作。他是1936年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尤其擅长经济研究。他参加过许多关于上海浦东发展的研究会议,并提出了许多见解。
爱国诗词频造五星红旗伴你左右。
“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成了他最后一刻的精神寄托”
曾喜欢书法。早在高中时,他就迷上了于右任的书法,买来字帖临时学习,以至于用毛笔批改手稿。笔筒上挂着的各种毛笔,砚台,都是他桌上的标配。
78岁的邻居沈老伯说,曾老生活简朴低调。邻居蔡友军说,曾一点架子都没有。他总是礼貌地和人们打招呼。逢年过节,大人小孩都让他写春联。他挥舞着画笔,微笑着写下这些字。
曾宋濂一生中有一面五星红旗。他把国旗放在他的床边、书桌和办公室里。他一直伴随着国旗。他热爱诗歌创作,设计国旗后创作了许多与国旗有关的诗歌。“愚者值为祖国,五星旗强山河壮。”“和谐的混沌尚未开启。幸而有玉人削才,推敲三千个图案,五星红旗入选。”即兴诗和草书泼墨。在晚年,曾经常轮流把他最喜欢的作品挂在墙上独自欣赏。
新中国50周年国庆后十多天,曾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即使在弥留之际,病床前仍放着一个微型自动升旗器。按下按钮,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成了他最后一刻的精神寄托。
捐几千块钱慷慨救灾不说捐稿的事。
除了挂在门上的五星红旗,屋里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
在瑞安外滩的曾广场上,曾的铜像有时会吸引路人的目光。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青铜铸造的曾抬头看着旗杆顶端的五星红旗。曾的母校瑞安中学也有一个“国旗花园”。
1947年夏,曾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虽然他只去过瑞安一次,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1994年的17号台风正面袭击瑞安,造成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当时,曾曾多次中风,并因病住院。得知消息后,他立即通过上海钟瑞校友会发来慰问信,并附上1000元救灾款。
曾过着简朴而贫困的生活。电影《共和国的旗帜》的剧作家兼编剧王兴东1998年参观过曾在上海的住所后,曾这样描述:“家里连一张像样的沙发都没有,只有两张坐了很久的藤椅。除了门上挂的五星红旗,家里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
家庭困难,次子下岗,但曾晚年从未向组织伸手。有人想以他的名义开一家“曾旗舰店”,但他也拒绝了。中国革命博物馆提出将国旗的原始图案作为文物收藏,曾二话不说,无偿捐赠。
(原标题《国旗之父曾设计的五星红旗的故事》,对祖国的爱在这面旗里,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