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北京:还原历史风貌 重现三山五园山水形胜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3-08-30 09:08:53 563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清代文人王闿运的长篇叙事诗《圆明园词》中,这样推崇圆明园的美景。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通常“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如今,在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过程中,北京海淀绘就了一幅“山水连城,翠海芳淀”的蓝绿交织大美画卷,重现三山五园山水形胜。

三山五园·水

清河之洲

圆明园畔滨水绿廊

布局十景传承文脉

从圆明园西路向北,过北五环肖家河桥右拐,顺着小清河路向东,清河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护卫,但笔直的护坡稍显生硬。可过了树村闸,清河的面貌判若两“河”:河面豁然开朗,河岸蜿蜒多样,有栈道、码头、亲水休闲空间。

河岸近处是“月榭芳菲”,利用河道岸坡的高差空间设置了服务空间,其临水观桥、曲线平面的特征脱胎于圆明园四十景的汇芳书院眉月轩。

河道中心区的汇芳桥,借鉴了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汇芳书院里的断桥残雪,采用传统的可见于清明上河图的木编桥结构形式,通过栏杆的光影变化、不同比热的材料和铺装来再现“断桥残雪”意向。

“传承三山五园历史文脉,‘清河之洲’布局了十处景观。”“清河之洲”景观规划师郝小强介绍。

清河,是三山五园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河道,衔接山前山后,被称为海淀天然的“金腰带”。

作为清河两岸综合整治提升规划7个节点之一的“清河之洲”,就位于圆明园北侧,形成公园与河道融为一体的滨水绿廊,总生态景观提升改造面积约达到25公顷。目前“清河之洲”已经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十一”开放。

金河美景

水域修复

水系焕新重现生机

再现景秀文盛景象

三山五园的水系,变的不仅仅是清河。

历史上三山五园层峦叠翠,泉水充沛,湖泊众多,山下河湖衬映,宛若江南水乡。为恢复三山五园历史上水系格局与风貌,再现胜景,海淀区以构建循环水网、修复水域生态、提升河道景观为重点,拉开了三山五园水系治理帷幕。

金河是一条元代开挖的引水渠,在三山五园环境提升过程中“焕然一新”:河道两侧台地驳岸,曲曲折折,南岸老树横斜,北岸新枝幼苗,隔水牵手,宛若一幅梦幻的油彩画,已经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以金河为轴,建设园外园片区生态补水循环水网,以万泉河为轴,形成圆明园片区水网循环系统,恢复自然生态的河湖水网。”海淀区水务局工程科科长王东东介绍。

在园外园片区,取用京密引水渠的优质南水,向北长河、北旱河、南旱河、金河、玉泉山引水渠5条河道以及北坞公园、两山公园等水面补充优质水源,年补水量2000万立方米,恢复水系生态基流的同时,涵养地下水源。通过颐和园、昆玉河,实现园外园、圆明园两个片区水网连通,利用优良的再生水向万泉河、清华、北大未名湖、圆明园等区域358公顷水面补水,实现各水系活水流动,年补水量1500万立方米,再现了圆明园区域历史上景秀文盛的景象。三山五园地区水系重现生机!

如今,通过对水网沿线的玉泉山引水渠、北旱河、北长河、金河、南长河、万泉河等23.3公里河道进行生态化提升改造,三山五园地区共优化、新增慢行系统43公里,缝合蓝绿空间430多公顷,增加水面428公顷,近5年来地下水位回升15.24米。

三山五园·园

西水磨公园

绮春园外一路繁花

还原地域历史风貌

顺着中关村北大街一路向北,过北大燕园,到清华大学,路西侧,刚刚竣工的西水磨公园繁花似锦。

步入公园,沿中关村北大街堆叠的缓坡上,大片大片的“花毯”好像将车水马龙的喧嚣都隔绝在外,闹中取静。浅浅的河道顺着圆明园绮春园东墙流淌,石磨堆砌的汀步桥传承着三山五园的记忆。

西水磨公园位于绮春园东围墙和长春园南门的交会处,历史上该区域水系丰富,万泉河水流湍急,当地人利用水力推动转磨,水磨村以此得名。可2020年前的水磨村,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加盖了二层甚至更高,“贴面楼”“握手楼”遍地,常住人口只有1800多人,总居住人口却高达1.2万人,是典型的城市发展洼地。

“我们对三山五园地区历史复原图、清代至现代圆明园复原图研究和对比,恢复了历史水系。”公园设计师吴田田告诉记者,在文勘过程中,在绮春园东围墙处发现了一个双孔闸,正是当初圆明园内外水系交汇之处,在公园修建过程中被保留并进行展示。

溢春院、同春院、双春水苑……如今的西水磨公园,用山水、树木、花草、院落空间延续圆明园整体空间和元素特色,展示出原有河流水系位置及圆明园内外水系连通关系,还原了三山五园地域历史风貌,成为连接城市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纽带。

“一道十三园”

山水田园诗画玉泉

稻花香里再说丰年

北京西郊种植水稻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清代,经皇帝选育、示范和推广,种植渐成规模,人称京西稻。

自2010年开始,海淀区结合环境整治和功能提升,在园外园区域先后建成了北坞、船营、两山、中坞、茶棚、影湖楼、石渠和功德寺等13个特色公园,实现绿化818公顷,一条36公里的三山五园绿道串起这些公园,保育绿脉、恢复文脉、打通路脉,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道十三园”。

“一道十三园”恢复了水面56.8公顷,水稻田12公顷,每年这个时间都有许多市民从四面八方乘坐着地铁西郊线来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到了10月份,京西稻的收割季,再来赴一场丰收的盛事。公园里的京西稻田,以中国传统的“沟洫之制”进行田地设计,展现了水田之美,更融入了现代生活、游览需求,成为海淀园林的一大特色,也让海淀水乡“京西稻”的景观鲜活地传承,更具有生命力。

海淀区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王志勇告诉记者,三山五园已经实现绿化42.36平方公里,一大批高品质公园绿地亮相,公园成群、绿地成片的绿色生态基底初具规模。林地、湿地、稻田等生境交织,绘就了“山水田园、诗画玉泉”的美好画面。今年海淀区还将启动颐和园新建宫门南侧绿化、一亩园绿化、挂甲屯绿化等6个项目,还将新增绿化面积51.89公顷。

三山五园·馆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

遗产保护展览交流 “穿越时空”沉浸体验

海淀公园西北角,在“三山五园”腹地畅春园西花园旧址上,三山五园艺术中心8月底建筑主体刚刚完工,预计10月交付验收,明年上半年对公众开放。

站在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多功能厅前四望,灰白色的建筑散落在周围,连绵的屋顶宛若一座座山峦。与其他博物馆的庄严恢宏不同,这里更显灵动,四组主体建筑基本上都是开敞空间,屋檐下的原木色、整面墙的“山峦”窗户,宛若置身中国传统园林之中。

“地面建筑主要是作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的出入口,只有2000平方米,主体‘藏’在地下,有1.9万多平方米,将设置5个展厅,还将承担文物保管、研究、修复功能。”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志介绍。

作为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展览交流、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布展工作将于10月启动,地下一层将作为临展区,以文物交流展览展示为主,开馆时计划推出古希腊文明交流展。地下二层作为常设展厅,东侧将布置海淀历史文化展,展示从上古时期到海淀建区的整个历史,西南侧将展出三山五园数字展,为市民提供“穿越时空”回看三山五园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寻常百姓的博物馆

回归生活讲述过往 丰富首都文化供给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是海淀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新地标,还将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以前,三山五园是皇家园居理政之所。如今,三山五园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的“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感受山水园林和文化之美。

颐和园的文昌院,如今是颐和园博物馆。9月份,“园说”系列展览第五期将在这里开启,继续用文物讲述三山五园的故事,已经有不少市民翘首以盼。

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也在数字世界里“重生”。VR、AR、MR、4D等多种数字技术打造的沉浸式交互体验项目。拾光买卖街千机圆明全景沉浸式飞行体验空间、福海圆明灵境光影体验馆、三园交界720飞船等体验场馆、西洋楼数字化实境+虚拟展示,让游客在光影的艺术中全新感受圆明园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正觉寺马首展为基础的圆明园博物馆也将于年内正式挂牌亮相,这些都让圆明园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3月25日,作为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上的重要一站,百年“清华园车站”以红色革命打卡地的崭新面貌向公众开放。如今,作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重点示范项目,“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相继串联起了清华园车站、颐和园益寿堂、香山革命纪念地等旧址,成为一条知史鉴今、砥砺前行的革命文化线路。

三山五园,承载的不仅是一段段兴衰过往,更是泱泱古都的气质文脉。伴随着国家文保利用示范区的创建,三山五园,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丰富着首都的文化供给。

【责任编辑:郭旭】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