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中国驻朝鲜大使叛变案(中国驻朝鲜大使间谍案)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09-06 17:09:18 653 0

朝鲜驻北京大使馆的两名高级官员叛逃日本

朝鲜现在就是个火药桶,麻烦制造者,现在中国,韩国,日本,朝鲜都是美国的棋子,一个混乱的朝鲜对美国有利,美国利用朝鲜达到美韩,美日同盟的加固和驻军,利用朝鲜的挑衅来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所以朝鲜发展核武没有威胁到美国利益,反而对美国有利,朝鲜威胁的是韩国,日本,中国的利益,美国就喜欢看到这一点,让你们斗,他做渔夫,真正损害美国利益的是朝鲜发展远程导弹,这个朝鲜好像还很远,但是中国有时不得不支援朝鲜以达到稳定朝鲜,稳定和朝鲜的关系,防止他走向美国。高官的叛逃显示了朝鲜的社会控制力肯定有问题,一旦朝鲜瓦解,第一个受害的将是中国和韩国,因为是邻国。

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中国险些落入斯大林圈套,毛主席找出破解之道

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一时间牵动了远东局势,中国、苏联、美国以及不少欧美国家,都逐渐走入了朝鲜战场这个巨大的角斗场,用各自的智慧与实力展开了一番荡气回肠的较量。

然而,无论当时朝鲜还是韩国,都无法做得了自己的主,只是却都在努力早日实现独立民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朝鲜半岛长期被日本殖民 ,二战结束后, 日本作为战败国在停战协议书上无条件签字 。

朝鲜半岛当时被苏联和美国接收, 其后南北各自建立政权,都在积极谋求自由独立,无数仁人志士为之付出血的代价,可美苏军事政治大国的地位,牢不可破,韩、朝两国在短时间内,终是无法摆脱苏、美两国的把控。

众所周知, 金日成是取得了斯大林的许可才对韩发动战争的 。可大家不清楚的是, 斯大林最初对于金日成统一朝鲜半岛的诉求,一直是持着否定态度的 。

斯大林是出于什么原因,有了如此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呢 ?

当时苏联的政治中心是在欧洲, 斯大林在积极谋求苏联在欧洲大陆上的利益 。此时的欧洲早已被英法意等国家把持,这些国家和美国同样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一直是站在对立面上的。因此 苏联在欧洲的地位,从苏联成立一直以来,还是颇为尴尬的 。

苏联尽管军事能力无比强大,重工业发展得已经超越美国,可是在经济、政治、新兴 科技 领域,还是和美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斯大林对于美国的态度,既恨且忧。

苏联作为 社会 主义国家的代表,本来就处在风口浪尖上,时时担心美国的冷箭。

加之苏联内部也问题繁多,斯大林对于朝鲜的诉求持否定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只是后来事情发生了很大转变,苏联在远东的布置,因为我国局势的改变,以及美国的不断针对, 才让斯大林不得不转变态度,重新布局 。

二战胜利后,我东北地区相当大一部分地域被苏联把持着,其中更是包括旅顺、大连等无比重要的陆海港口,且还有国内一部分重要的铁路线。

苏联地处高纬度地区,在冬季原有的海域和港口结冰,无法通航和停泊。而旅顺和大连两个近海港口,却是不冻港, 这对于地跨欧亚大陆的苏联,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

解放战争胜利后,待我国内一切情况稳定下来,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 以毛主席为领导的中共中央开始和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当局 对旅顺、大连等东北问题展开协商 。

这些问题还要从“ 雅尔塔会议 ”时期说起。

1945年2月,二战同盟国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上召开了“ 雅尔塔会议 ”, 会议的主题主要是 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和联合国问题等,并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 。

会后,美英苏三国签订了著名的 《雅尔塔协定》 (全称为《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在《 雅尔塔协定 》中,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对日出兵,以彻底打垮日本。

以此承诺作为条件,苏联在远东地域获得了如下利益:

美国无视蒋介石意愿答应了苏联,并于数月后才通知他。

解放战争后,苏中两方出于彼此的考量, 针对第二条的第二、三项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进行沟通 ,苏方最终作出让步,与中国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样一来,四年前“ 雅尔塔会议 ”上苏联所取得的远东利益,大部分化为乌有。

此前有旅顺和大连这两个不冻港,苏联在远东港口问题上的需求并不迫切,然而自从这两个重要不冻港相继失去后,苏联在远东的近海港口问题便展现了出来。而朝鲜南部的釜山、仁川正好满足这个需求,能够替代原来旅顺和大连的作用。

除此之外,当时美国的态度也很重要,美国明确表示韩国是属于韩国人民的, 美国只是起到了一个监管和帮助的作用 , 韩国不在美国太平洋防线范围之内 。

这个表述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只是“一口唾沫一颗钉”,更何况在国际 社会 上的郑重宣告,所以苏联和朝鲜产生了战略误判,以为美国不会亲自下场。当时在韩国境内,美国确实是留有驻军的,可是从来只有美国占他国便宜的先例,什么时候美国愿意无缘无故当好人了?

“ 朝鲜战争 ”前期可以单方面决定战争走势的,乃是美国。可是美国当局作出来的一系列决定,在当时看起来好像没啥问题,可是事后却是大错特错。

在二战中,美国是没有独立与某一大国进行过大战的,都是美方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横插一杠子,以自己最为先进的战机与军舰去进行武力威胁,几乎无往而不利,直到遇到同为巨无霸的苏联,才不敢如此放肆。

这让美国 社会 有了这样一个认识—— 除了苏联 ,其他国家的军队和美国都不在一个级别上 。只要不是差异非常大的情况下,美军出动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的。

这是一种出于对实力的自信,也是在战场上所需要的。只是对于决策者而言,却要有足够清醒的认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一旦决策者陷入盲目自大的状况,那么因此导致的恶果迟早会出现。

在“ 朝鲜战争 ”没有爆发的时候, 美国之所以会发布所谓 “ 韩国不在美国太平洋防区 ” 的宣告 ,只是为了让世界人民觉得美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想要表明美国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去欺凌他国。

实际上在韩国境内,美国虽有驻军,但在韩国海防力量中确实没有投入多少。从这个方面说,这个公告倒还算切实。

“ 朝鲜战争 ”爆发后, 韩国境内的联军兵败如山倒 ,美国当即就派出了重要军事力量赴朝鲜半岛,然而作为压箱底的 第七舰队却是径直开赴了台湾海峡 。美方害怕一旦在朝鲜战场上抽不开身,新中国会把台湾收复,这样他们会失去台湾这个重要的桥头堡。

只是后来的局势还是让美国应接不暇,麦克阿瑟的成功登陆以及不久的战略反攻,都是那样令人欣喜。 然而到1950年10月下旬,自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战场,这一切又走了回头路 。

当时,朝鲜方面是真的想统一南北,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起来一个更大的“真正的朝鲜国”,不受他国侵害。

而苏联方面, 斯大林其实是清楚美国不会放任朝鲜打韩国的 ,哪怕早期有所收益,最后都会还回来。可是苏联并不主动出兵,只需要付出一部分武器,这样也没多大的损失,却有相当大的可能, 可以夺下釜山、仁川两座重要港口,为苏联在远东作为重要交通战略基地 。

就算美国参战后,朝鲜军不敌,他也没有什么损失,更何况中国是不会置之不理的,如此就能同时削弱美、中、朝、韩等四方力量,苏联反而能坐收渔利。

后来的朝鲜战场局势也正是这样的:朝鲜人民军最初一路高歌,打过了三八线,打下了汉城,一路把美韩联军打得退到了釜山一线。

可没过几天,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率军登陆仁川,横腰截断了朝鲜人民军。釜山联军趁势发动反攻,仅仅五天时间,就把朝鲜人民军打到了三八线以北,而且不满足于此,继续北推,后来就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入朝作战。

这时候的苏联方面表现如何呢?

不出兵,不发声,啥也不管。 只是在中方派遣志愿军入朝时,苏联才援助了一部分武器装备 ,原先说好的空军支援,也以没有准备好为由搁置。这时候的朝鲜高层,心里早已经对“老大哥”苏联失望了,怎奈力量太小,只好忍着,基本上后来的朝鲜也没敢再闹腾了。

斯大林想法的转变,从1950年1月30日斯大林给 苏联驻朝鲜大使 什特科夫 的亲自批文电告内容,便可见一般。

斯大林是二战时期全世界著名的军事家 ,他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大概只有站在同一高度的毛主席以及其他几人能够清晰的察知。

那毛主席又是出于何种考量而同意出兵的,而这又在不在斯大林的计划之中呢?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率军成功在仁川登陆,从腰部切断朝鲜人民军。

9月22日,退到釜山一线的美韩联军展开反攻,在月底就已经把朝鲜人民军打到了三八线以北,朝鲜人民军惨败。如此轻易的反败为胜,让美国当局飘飘然了,完全不顾中方" 只要美军不过三八线,中国军队不入朝 "的明确宣告。

在 9月30日韩国军队公然越过三八线 ,对朝鲜内地展开进攻,朝鲜人民军不敌对方,一时间战火蔓延至鸭绿江边。 实际上,当时甚至有炮火已经我境内丹东地区 。

此前不管美苏如何打算,朝鲜和韩国怎么折腾,中国是有选择的。等到斯大林同意金日成攻打韩国后,局势慢慢就不可控了,朝军的由胜转败之快,进而滋长了美国当局的野心, 随着“联合国军”的不断北进,势必会威胁到中苏双方 。

斯大林清楚美国也不愿意和苏联明面较量,就持着观望态度,对这一事件冷眼以待。而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仅仅隔着一条鸭绿江,不管怎么样,斯大林认为中国不会让战火进入东北地区,因此我们只能选择出兵!

这是斯大林的计谋,中国该怎样应对?

表面上看似乎出不出兵都可以,当时国内百废待兴,连林彪也觉得“ 为了一个朝鲜打烂整个中国不值当 ”。而且吧,苏联才是朝鲜的“老大哥”,苏联都不管了,我中国为什么要凑上去?我们出兵,不是正中斯大林的计谋吗?

只是,这个计谋是个阳谋。什么叫阳谋呢?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不去主动做什么,只是顺应时势,把事件的导向进行特定的控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 因势利导以谋求自己的目的 。

斯大林的这招就是典型的阳谋,美军越过三八线继续朝北行进,一旦越过鸭绿江,中国东北将再起战火,要清楚当时在 中国东北有着我国一半的重工业基地 (另一半在东南地区)。

当时 东北重工业基地对于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一旦美国空军进入我东北地区上空,这就将是建国以来最大的灾难。因此, 毛主席决意出兵,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

1950年10月8日,彭德怀、高岗等人乘军机来到沈阳, 就赴朝作战进行战前最后的准备 。本以为到这时候,苏方应该是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了,可是众人还是高估了中苏之间的“友谊”。

本来 中苏就出兵朝鲜问题已经达成了一致 ,由苏方负责朝鲜战场的空中方面,并支援一定的援朝武器。可是就在我军已经准备马上启程的节骨眼上,斯大林却说空中支援力量要在两三个月后才能准备好。

一时间,我国内部争议再起。我国当时空军力量薄弱,无法在广大战场上和美国抗衡,一旦没有了苏联的空中支援,打赢朝鲜战争的难度,就大了特别多。

彭德怀在这时候,连忙和东北方面有关领导赶回北京,在会议上据理力争,说“ 打是一定要打的,为了这场战争,哪怕中国再倒退几年,也一定要打 ”。

有很多人还是不赞成,觉得现阶段的任务,要以发展国内经济为主。 最后还是毛主席拍板,直言哪怕没有苏联的飞机,我们中国军队还是要打的 。

毛主席的眼光早已超越了朝鲜战争,而是从国内与国际两方面,同时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毛主席认为打这一场跨国之战,表面上是替苏联卖命还讨不了多大的好,实际上却是另一种方面的保卫国家。

中国需要在朝鲜打这一场战争,明面上的原因是朝鲜和东北太近了,为了东北重工业基地,要把战火阻到国门之外。其实当时国内更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来发展民生经济, 抗美援朝能转移外国对中国的视线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毛主席坚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只有打并且打赢这一场仗,美苏两国才会对新中国正眼相待。

从清末到而今这近百年里,列强对中国予取予夺,美苏都是主要的获益国,而今虽然收复了大部分的失地与主权,可还是要从根本上树立起“ 中国已经站起来了,不容他国随意侵犯 ”的观念,让世界各国清楚中国有足够的实力来保卫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不受外国侵害。

从来只有打出来的尊严,与别国乞求和平,这是不可能的。只有打赢了这一场仗,苏联和美国才会一改往日对中国的俯视,平视中国。

既然是一定要打的,那么具体到战场上怎么打,以及打到什么程度,这都要细细定夺。而这些,斯大林只需要看中方怎么做,然后顺势而为就可以。

听起来很无奈,然而这就是事实,一切都得依着中国当时的国情乃至整个世界局势来做出战略决策。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一年,国内旧势力还没有清剿干净,百工各业都需要国家的扶持,而美苏两方仍旧不忘对中国虎视眈眈,国民党还在台湾海峡上厉兵秣马, 局势真的很严峻 。

周总理指出,要尽一切可能把这场战场控制在局部, 最好以三八线为一个界限 ,把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以南,恢复到最初朝韩对峙,这样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没办法提出什么异议。

毛泽东主席更是直截了当的指出:“ 将国防线由鸭绿江推进到德川、宁远及其以南的线,而这是很有把握的和很有利益的 。”一招破解了斯大林的计谋。

这句话中“ 很有把握 ”一词是我军的军事实力给毛主席的信心,他相信在朝鲜战场上,我军将士众志成城,会给祖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至于利益,则是在保证东北防线安全的基础下,有了更大的纵深,朝更理想的地方划定东北边界。

此前的东北边疆线,可是有不少的争议的,打赢了自然就可以按照我国的预想,争取到一部分。

当然,打到最后,还是要达成停战协议的,不可能无休止的打下去。一直打下去,不光国力支撑不起,而且那样也不会有与之相对的收益。

毛主席在10月23日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明确指示:“ 如此就有迫使美国与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 ”斯大林布下的局,是要以中国军队的牺牲夺取釜山、仁川等不冻港,以代替被中国收回的旅顺、大连。

就是失败了,那也无妨,同样可以消耗中美双方的力量,可谓包赚不赔。

为了把朝鲜战争控制到局部,我志愿军付出了19万余志士的生命(2014年10月29日,中国民政部、总政治部确认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终于把联合国军打到了三八线以南,并以阵地战的方式坚守近三年之久。

1953年7月,美国在久攻不下且北进无望的情况下,于7月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签署了《 朝鲜停战协定 》及《 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 》的停火协议。

因为这一场战争,美国改变了对我新中国的看法,此前他们认为中国就是苏联的卫星国,和朝鲜一样都是苏联所扶植。 此战让美国明白了 新中国是一个有着无穷潜力的新兴国家 ,一点不能轻视,真正开始了对中国的布局。

同样的,美国军队因为这次的巨大损失,慢慢开始转型,以发展核武器等威慑性武器为主,真正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核大国,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对于苏方,朝鲜战争的走向没有超脱斯大林的算计 。

只是斯大林却没想到,中方居然在几乎没有苏联的帮助下,以低于他心里预期的代价就完成了对多国联合军的绝对优势,并且最终把战争维持到了原本的态势。

这样他谋求釜山、仁川港的诉求自然是落了空,而且斯大林也因此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这个盟友的超强潜力,打消了削弱以及控制中国的念头, 从此开始真正援助中国的 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献出了真正的诚意,让我国从一穷二白的局面逐渐发展起来 。

-完-

中国驻朝鲜大使叛变案(中国驻朝鲜大使间谍案) 第1张

志愿军撤出朝鲜原因

志愿军撤离朝鲜的真实经过

1、朝战期间志愿军与金日成的关系就很紧张抗美援朝期间,虽然中朝双方面对共同的敌人,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但这并不就意味着双方没有矛盾。相反,为了争夺对战争的主导权,双方不断产生摩擦,造成了志愿军和金日成方面的关系常常很紧张。双方比较突出的矛盾有:

(1)军队归谁指挥的问题。据柴成文介绍,在金日成看来,中国出动军队只是在敌情紧迫的情况下帮助朝鲜抵挡一下,因此中朝军队的指挥权自然要由朝鲜领导人掌握。而且由于存在一个国家主权问题,要朝方将自己军队的指挥权拱手让给中方,他们在感情上的确难以接受。而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看来,要想打赢这场仗,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作战经验上讲,中方显然具有绝对优势,朝方的军事指挥才能则很成问题:朝方“军事指挥异常幼稚,19日下令死守平壤,结果3万人未退出多少”;朝方“虽同意在人民军中开展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但不同意建立政治委员制度”;“朝鲜党征兵问题异常严重,16-45岁男子全部征调入伍。入伍工人家属无人过问,一般群众没饭吃。一切无长期打算,孤注一掷的冒险主义从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同时,斯大林也明确表示过,志愿军“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因此在彭德怀看来,为了“对中朝人民,对几十万士兵负责”,根本不存在将中国军队交给朝鲜指挥的问题。双方就此发生争执,而由于斯大林支持中国,这就迫使金日成做出了妥协,将中朝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中方。

(2)越过三八线后是否南进的问题。当志愿军胜利地突破三八线并攻占了汉城后,彭德怀考虑志愿军在战场上已成强弩之末,并且认为联合国军是有计划撤退的,中朝联军除占领了一些地盘外,没有对敌人有生力量造成什么创伤,因此要求停止进攻,全军休整。这让朝鲜非常不满,金日成认为即便“不能消灭敌人,扩大领土也是很重要的”,要求志愿军乘胜追击。苏联大使扎哈罗夫也支持金日成说:“世界上哪有打胜仗的军队不追击敌人、不发展胜利成果的呢?这将给敌人以喘息机会,犯下丧失战机的错误。”斯大林得知中朝的争论后,来电支持“中国志愿军的领导是正确的”,还批评苏联大使不懂军事,不准他再干扰彭德怀的指挥。金日成再次被迫妥协,认为朝鲜人的观点是带有冒险性的,中方的建议是正确的。然而,据苏联驻朝鲜大使后来报告说:“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在朝鲜领导人心目中的威信。”

(3)停战谈判签字的时机问题。第五次战役后,中方已经感到吃力,决定“边谈边打,争取谈判解决问题”,但“朝鲜领导人对于停战谈判有些戒心”,金日成认为这“是中国力图达到停战和摆脱援助朝鲜这一负担最明显的表示”,在后来的谈判中他们又觉得中方过分宽容和让步,金日成甚至对朴宪永说:“我宁愿在没有中国人的帮助下继续进行战争,也不愿意做这种让步”。因此,苏联大使注意到,“朝鲜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明显地冷淡了,朝鲜人更加坚定了依靠苏联的方针”。而到了1952年下半年,当停战谈判因战俘问题陷入僵局时,毛泽东主张把战争继续下去,“因为这打乱了美国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但朝鲜方面却希望接受美国的停战条件。双方又陷入矛盾之中,据拉祖瓦耶夫向莫斯科报告说:“金日成表示:应该建议签订停战协定,拖延谈判是不利的,因为美国的空军正在继续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造成惨重的损失。他看不到继续就战俘问题进行争论有什么合理性,因为这些争论正在导致更大的损失”。同时金日成还认为中国志愿军的大多数战俘都是以前蒋介石军队的人,在政治上不可靠,所以“为了他们去斗争没有特别的意义”。应该说,金日成考虑的是朝鲜的实际利益,而毛泽东则着眼于在东北亚的安全利益,斯大林从苏联与美国对抗的全球战略出发,再次支持了毛泽东。

正是这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朝战期间以及战争结束初期,中朝关系很是紧张,双方产生了不少猜忌和摩擦。比如1955年苏联副外长库尔久科夫在关于朝鲜和中朝关系的报告中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坐落在离平壤几十公里的地方,朝鲜领导同志极少去那里……朝鲜同志轻视了中国援助朝鲜的作用和意义,在平壤对武装干涉者战争展览馆,12个战功展览厅只给了中国志愿军战士一个,而其余的展览厅中,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行动被解释成与中国志愿军的作战行动无关。”

2、朝战结束后毛泽东让志愿军帮朝鲜战后重建,想以此修复与金日成的关系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去抗美援朝,最终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但却换来了跟朝方关系的恶化,这并不是毛泽东想要的结果。因此,为了修复与金日成的关系,毛泽东决定在朝鲜战后重建方面给其大力援助,以赢得金日成的好感。比如1953年先宣布整个朝战期间中国援助朝鲜的7.29亿元(人民币新币)全部“无偿地赠送给朝鲜政府”,后又拨人民币8亿元无偿地赠送给朝鲜,作为战后重建的费用。

为了改善志愿军与朝方的关系,中方命令志愿军全面参与朝鲜的战后重建。比如修建房屋:“金城地区的志愿军部队在20多天时间内,帮助当地人民修建了1400多间房屋。志愿军的一支部队在7天内帮助昌道郡水泰里人民修建了300多幢房屋,还将节约下来的粮食救济当地缺粮的人民。驻在淮阳郡的志愿军部队经过55天紧张劳动,帮助当地人民盖起了一座能容纳1200多人的大礼堂,比战前淮阳郡原有的礼堂还大。到1957年底,志愿军各部队帮助朝鲜人民共修建民房27394间、学校283所、公共建筑432座及其他小型工厂和砖瓦厂等。”比如支援灾荒帮助耕作:“1954年志愿军指战员节省粮食350万公斤,衣物、用品10万多件捐献给朝鲜人民,帮助朝鲜人民渡过当年灾荒。1955年,志愿军指战员又自动募捐集资购买500部当时中国生产的双轮双桦犁,捐献给朝鲜农业合作社。到1957年底,共帮助田间劳动5.3余万亩,送粪320万担,植树550余万棵。”再如帮助修路:“停战以后,志愿军在朝鲜的铁道兵部队共10个师,经过3个月的紧张劳动,共修复、改善和新建桥梁282座,延长1.5万多米,并修复线路19处,延长6000多米,车站34处,延长1.5万多米,给水设施37处,隧道21座,完成土石方21.9万多立方米。”为了保证志愿军能够真正做到这些,志愿军还专门规定连队应有70%的人员、机关应有20%-40%的人员,全年帮助朝鲜人民劳动的时间应达到7个劳动日。

尽管如此费尽心机,但毛泽东修复中朝关系的努力终于还是失败了,因为有三个关键性矛盾导致朝方对中方以及志愿军的芥蒂越来越深。

3、矛盾一:一些志愿军士兵的言行让朝鲜领导人心生反感停战以后,一些志愿军官兵的确存在违反朝鲜的法律和风俗、对待朝鲜老百姓不尊重甚至干涉朝鲜内政的个别行为,比如据王平将军回忆:“我第二次入朝以后,有的同志向我反映,志愿军有大国主义的思想表现。他们说,一九五六年志愿军团以上干部集中到平壤举行授衔仪式,一千多辆小汽车开进城里,堵塞了市内交通,平壤市的交通警察指挥不了,只好由带红袖标的志愿军来指挥。当时就有人讲:‘志愿军把平壤市军管了。’影响很不好。朝鲜领导同志采取克制态度,事情过去就没有再讲什么。还有的同志反映,有些指战员对朝鲜群众不够尊重,把一些地区的贫困现象编成顺口溜,影响了同朝鲜群众的关系。我回到朝鲜以来,也发生了几件事。一次,朝鲜政府的几位领导同志外出视察工作,顺道想到一处风景名胜区看一下。这个名胜区在我志愿军警戒区内,结果被我们的哨兵阻拦没有去成。我所到报告之后,既感到惊讶,又深觉自愧。这是朝鲜的国土,怎么能够因为是我们的警戒区,就不让人家国家领导人去活动呢?我自愧对部队的教育不深入,自己也有责任。我严肃地批评了当地驻军领导,并立即去向朝鲜政府道歉。朝鲜政府领导同志姿态很高,很通情达理,他们说:‘这件事我们事先没有联系,志愿军战士严格执行警戒规定是对的。’再一件事是,我们的一个排长污辱了朝鲜政府一位副部长级干部的夫人,按纪律是要枪毙的。金日成首相知道这件事后对我讲:‘不要枪毙他。我知道你们的纪律,但希望你接受我的意见。志愿军在朝鲜牺牲了不少人,不要枪毙他了。这位领导干部的工作我们去做。’金日成首相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维护中朝两国之间的友谊。后来,我们尊重金日成首相的意见,把这位排长遣送回国。……有一次,我们陪同周总理观看志愿军文工团演出,文工团员在舞台上扮演朝鲜阿妈妮、老大爷,道白中讲志愿军是他们的救命恩人等等。周总理当即指出:‘不要这样演,我们的功绩,要让朝鲜同志去讲,我们不能强加于人。朝鲜同志愿意怎么讲就怎么讲,我们不加干预,但是我们这样演,朝鲜同志看了听了会不高兴的。’”尽管“朝鲜同志”多次都表现的很“大度”,但其内心必然对志愿军颇多微词。

另外,从苏联外交部在1966年8月9日提交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背景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朝鲜领导人对志愿军的确心存不满:“在中国的志愿军驻扎朝鲜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中国人干涉朝鲜内政的情况。通过对朝鲜民情的考察,他们给**中央委员会送去的报告强调民间的贫困状况,并批评朝鲜当局的政策。……朝鲜地方当局抱怨说,中国志愿军经常专横地强迫老百姓修筑工事,任意砍伐森林、屠宰牲畜等等。很多朝鲜人为朝鲜人民军的败退和重大损失而责备中国,他们认为‘如果中国的援助早一个月到来,一切困难都不存在了’。朝鲜领导人当时说,如果不是因为中国人的主张,很可能1950年冬天中国志愿军取得进攻胜利的时候,就已经把美国人赶出朝鲜半岛并实现全国统一了。”不仅如此,中国志愿军战后继续在朝鲜驻军也被解释成“中国领导人利用志愿军长期驻守朝鲜这一情况,试图加强对北朝鲜的长期影响。……中国领导人甚至现在还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利用志愿军在朝鲜参战这个历史来迫使朝鲜支持他们的冒险主义立场。”可见,不管现实情况如何,志愿军驻军在朝鲜人眼中已经逐渐变了味道,他们开始表达对志愿军的不满,把志愿军看成是占领军,认为他们侵犯了朝鲜主权,甚至对志愿军继续在朝鲜驻守表示出了些许敌意。

4、矛盾二:金日成为稳固地位打压劳动党亲华派干部,并开始要求志愿军撤军同时,朝鲜的战后重建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和重大危机:(1)过于强调重工业,造成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结果导致居民生活呈现出物质匮乏的现象。据苏联使馆观察,除了配给的每天600-800克食品,工人们几乎什么也得不到,而当时朝鲜一个普通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只有1500朝元,但市场上一米棉布就要300朝元,一条领带要300-500朝元。尽管如此,当苏联提出在援助计划内增加一部分消费品时,却遭到拒绝,金日成认为“只有在建立了强有力的重工业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整个工业、运输业、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2)造成了普遍的粮食恐慌。由于农业合作化速度过快,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满的农民屠宰牲畜,吃掉种子,只是坐等国家的资金帮助。由于虚报粮产,再加上过高的实物税(23-27%),农民实际缴纳的粮食已经超过其收成的50%。1955年春天,朝鲜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强制性的征收以及禁止粮食出售,还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反政府传单和农民抗粮抗税的情况。(3)侵占、盗窃、挥霍国家和集体财产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类案件占1955年刑事案件的70%。仅1955年上半年查出被侵吞和挥霍的资产就有40亿朝元,而同期拨款给国家机关的全部开销是30亿朝元。

由于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问题,引起了朝鲜劳动党内其他领导人的不满,一些干部开始引用苏联和中国的经验批评朝鲜党所犯的错误,这使金日成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后劳动党内对金日成的批评日甚,金日成清洗党内反对派的力度也就越来越大。为了稳固地位,金日成开始逐步打压对其有异议的党内高层干部,特别是“在中国待过的”(即所谓的“延安派”)。比如56年批金的延安派包括几个政治军事委员(如贸易相、平壤市书记、驻苏大使等)因想躲避打压就逃到了中国,金日成就管中国要人,这引起了毛泽东的严重不满,直接指责金日成还是搞斯大林那一套,在干部问题上敌我不分,犯了“路线错误”,一句反对的话都听不得,谁反对就杀谁,“党内充满恐怖情绪”。毛还派彭德怀(米高扬陪同)去平壤,迫使朝鲜劳动党撤销八月全会的决议。金日成提出的条件是“中国把志愿军撤了,你不要几十万军队老在这里。”当然毛泽东并没有同意,而是迫使金日成承认了错误,但也加深了金日成对毛泽东和志愿军的不满,中朝关系迅速转冷。

5、 矛盾三:金正日想借“联合国”之名赶走志愿军,被中方拒绝由于金日成不满毛泽东干涉朝鲜事务以及志愿军长期驻军,因此他便开始想尽办法以摆脱毛泽东的控制,特别是摆脱志愿军。当时,他想的办法是借助“联合国”的名义钳制甚至赶走志愿军。1956年11月,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备忘录,提出让联合国出面协助解决朝鲜问题。中国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个建议违反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苏、中、朝共同制定的原则。毛泽东甚至判断,朝鲜这一举动表明,他们有可能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投靠西方。在11月30日与苏联大使尤金的谈话中,毛泽东对朝鲜提出严厉的指责:金日成要赶走志愿军,他可能要走铁托的道路,更可能走纳吉的道路。中国回电朝方,指出联合国事实上和法律上都是参战的一方,而且联合国只承认南朝鲜政府,故没有资格出面协调;目前“全面解决朝鲜统一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为此“需要经历长期的斗争”。当时苏中关系还处于蜜月期,因此苏联政府也支持志愿军继续驻扎的朝鲜:“不论是从朝鲜人民利益还是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利益的观点看都是必要的。”

此后,金日成对志愿军是耿耿于怀却又无可奈何。为了寻求制衡中国的力量,朝鲜领导人开始向莫斯科大献殷勤,副首相南日向苏联大使表示:“我们认为现在所有的进步力量都应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苏联周围。”在朝鲜新大使赴莫斯科前夕,金日成对他说:“除了巩固与苏联的联系和友谊,朝鲜没有也不会有其他的政治路线。”

6、毛泽东想获得国际工运领导权,为了获得金日成的支持,主动从朝鲜撤军正当中朝关系逐步恶化时,毛泽东对朝鲜的态度开始转变。因为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毛泽东威望的增加,他开始想要谋求与苏联共享国际共运的领导权,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必须获得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因此,毛泽东开始主动采取各种措施改善与金日成的关系一边赢得其支持,其中之一便是主动提及金日成日思夜想却求之不得的志愿军撤军问题。1957年11月,毛泽东对金日成说:“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朝鲜人民可以完全依据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民族内部事务。” 并指出现在是“东风压倒西风”,美国不敢妄动。金日成听后是大喜过望,很快就表示同意和感谢。之后金日成两次致电毛泽东,表示劳动党中央赞成志愿军回国,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最后双方商定,朝鲜政府首先发表声明,要求中美双方撤兵,中国政府再表示响应和支持,然后开始单方面撤军,至1958年底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从1958年3月15日开始至10月26日志愿军分三批全部撤出了朝鲜。

为了表示诚意,中方在撤军过程中规定,把营房、营具和大量物资器材、各种弹药以及成套的医院设备,无偿地移交给朝鲜人民军。各伙食单位饲养的猪羊鸡鸭,自己生产的粮食蔬菜,节余的煤炭、马草等,全部赠送给接防的朝鲜部队。据说“许多部队为了多留细粮给人民军,宁可自己多吃粗粮;为了多剩柴火给人民军,宁可自己用冷水洗脸。接防部队到达时,烧好火墙和暖炕,煮好饭,烧好水,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人民军战友。人民军接防部队来到志愿军驻地,各部队把最好的房子让给人民军住,把细粮送给人民军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民志愿军移交朝鲜人民军的各种物资,其价值折合人民币1.57亿元。不仅如此,志愿军还利用撤军的这七个月时间,帮朝鲜人播种插秧970多万坪,锄草1190多万坪,收割37万坪,平整土地185万坪,植树460万株,送粪积肥5568万余斤,运送物资2302万斤,修堤坝329条(长8.3万米),修水渠533条(长27.1万米),修桥156座,修建房屋996间,修建公共场所166处,打井47眼,修路13.5万多米。当然,朝鲜的欢送仪式也是非常重大,仅平壤就有30万人送行。"

金日成虽然急于将志愿军驱逐出去,但是他对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及对美韩的威慑能力还是很明了的,正因为如此,每当他有统一朝鲜的念头时,总不忘向“中国同志”表达接受援助的渴望,比如60年代金日成就萌生了统一朝鲜半岛的想法,他向原志愿军司令员杨勇表示:“我们已经派人去越南学习他们的经验,南越打得很好……等我们更老以前,再较量一次也不坏,如果把这个担了交给下一代,未必比我们打得好。我们有经验的人把这个重担承担下来,同你们一道打一次好不好?等我们更老以前再干一番。”中国驻朝大使郝德青任期届满向金日成辞行时,金日成也表示说:“朝鲜早晚要打一场,这是不可避免的。……将来打仗还要请你们军队来呢!

韩国电影《钢铁雨》中的中国外交官,在剧中的表现怎么样?

表现确实不错,影片中驻韩大使“李老师”扮演的是中国立场的代言者。

影片中中国高级官员是中国驻朝鲜大使,由于朝鲜突然发生政变,这位大使先生被困在了朝韩边界的开城工业园区,同时被困的还有很多中方企事业人员。大使准备带着他们撤离到韩国境内,此时遭到朝鲜士兵的阻拦,大使给朝鲜高级官员打了一个霸气十足的电话:如果中国把对你们的输油管切断,全是你的责任。朝鲜官员认怂,只得立即命令放行,这也致使朝鲜1号领导人流落到了韩国。

影片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对话韩方:都是同胞就不能帮忙(说服朝鲜不开战)吗?

李老师:同胞?什么时候关心过同胞?富人叫侨胞,贫穷叫外国人。这时候就成了同胞?我虽然是朝鲜族但我是百分百的中国人。

李老师话中之意就是,1 韩国平时很瞧不起同胞 2 我是中国人始终拥护中国,坚守中国的利益。

而临别时李老师又说:“作为同胞我最后想说一句,你们要阻止战争的发生!”

整体来说李老师之意是“中国的利益第一,但也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二位”。

坚守国家利益和道义,我是侨胞但我最先的身份是中国人,我爱我的国家!民族主义团结。在影片中,中国人一直对朝鲜产生强大影响力。外交官很正义,不危害国家利益。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值得敬佩。

大家觉得呢?

原中国驻朝鲜大使 张

新中国成立后的17位驻朝鲜大使

姓 名 任 期

出任驻朝鲜大使前职务

倪 志 亮 1950年8月13日-1952年3月

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潘 自 力 1955年1月-1956年2月

陕西省委书记

乔 晓 光 1956年4月-1961年7月

驻越南政治顾问团顾问

郝 德 青 1961年8月-1965年11月

驻匈牙利大使

焦 若 愚 1965年12月-1970年3月

在外交部工作

李 云 川 1970年3月-1976年6月

驻达荷美(现贝宁)大使

吕 志 先 1976年9月-1982年2月

驻刚果大使

宗 克 文 1982年8月-1987年8月

驻塞内加尔大使

温 业 湛 1987年10月-1990年5月

驻埃及大使

郑 义 1990年6月-1993年9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乔 宗 淮 1993年9月-1997年3月

驻芬兰大使

万 永 祥 1997年4月-2000年3月

中共外交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王 国 章 2000年4月-2001年12月

中共外交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武 东 和 2001年12月-2006年8月

中共外交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刘 晓 明 2006年9月11日-2010年2月

中央外事办副主任

刘 洪 才 2010年3月8日-2015年3月

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李 进 军 2015年3月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今天看了个新闻,朝鲜驻英国大使叛逃,由美国特工护送到韩国,请问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接纳朝鲜叛逃人员。

北韩精英人员脱北是分化北韩的一大因素。如果不接纳,就无法分化北韩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