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李天明
至于李天命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 李天命,几乎所有对他有深入了解的人都对他钦佩。
这个人是个天才。他本科时在香港学习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来自芝加哥大学。其后,他回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分析哲学、科学哲学和数理逻辑等科目。然而,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是他为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思维方法。
你可能会疑惑,不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一样,怎么能让别人指指点点呢?
李天明是谁?他只是大学教授,不是李嘉诚,他能教别人怎么思考吗?
在香港,李天明的知名度可能真的不亚于首富李嘉诚。 1991年出版的《李天明的思维艺术》在香港畅销,让小说家们大跌眼镜。大陆人写的书那么多,销量那么多,名片上应该加上“畅销书作家”的称号。
然而,李天明却比大多数畅销书作家都严肃。严肃是指论点的严谨和态度的严肃,而不是无聊。如果你每三分钟读一次他的书,就会被他的幽默感打动,露出会心的微笑。
我之前推荐过他的书《哲学家》,简体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3月出版,但不知为何销量似乎很低。这让我很奇怪,这么好的书为什么卖不出这么多本?
这次不再推荐他的书,而是直接写文章系统地阐述他的思维方式,让大家直接看到哲学和逻辑的奥妙和优雅。
当然,当想法被解释和处理时,总是很难保持原样。经过我对以下描述的理解和重述,不知道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为什么要谈李天命?
在说李天命之前,请允许我谈谈我自己和我谈论李天命的动机。
我正在创办一家为成人提供批判性思维和通识教育的企业,主要是在线教育。虽然作为一个企业家,平日里的大部分时间都不是花在制定商业策略上,而是花在阅读和写文章上。
阅读是参考同事在做什么,避免陷入思而不学的境地。写文章是为课程优化做准备的工作。课程优化任务,就像无底洞一样,永远没有完成的时间。
我傲慢自大。在一定的价值判断体系下,要么是优势,要么是劣势。一个狂妄自大的人总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因为他总是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最好。所以,我买了市面上所有的批判性思维书籍。经过仔细研究,我想创造一种更好的思维方法。
一开始只看中国大陆大学和美国大学的教材,后来涉猎成人培训行业的教材。随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我越来越相信一个结论:这个世界上,没有固定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点。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有人希望引起参与公共辩论的兴趣,从而学习如何批判性地思考。
有些人从逻辑悖论出发,用智力问题挑战学生,激发他们的斗志,就这样学习逻辑。
其他人则从 GRE 考试准备开始,讨论英语阅读和写作,同时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
还有很多很多。
看一百所学校有多好,你自己设计的家庭的话相形见绌吗?
别人的孩子再好,也没有自己的可爱。与其他人相比,虽然我的教学经验较少,但我也有一些优势。至少,它在领域覆盖的全面性方面做得很好。其他大部分都是从逻辑开始的,我想不仅包括逻辑,还包括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如果可能的话,也让社会学和经济学成为通识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于分析哲学,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能听腻了。
我心目中的理想模式是这样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就像语言能力的提升,以语法和词汇为核心。语法只是各个领域的方法和结构,通用的可以封装在批判性思维包中。词汇是各个学科的知识,其中应用最广的也被打包收录,像血肉一样丰富骨骼。
这样做的好处是足够全面,但缺点是太难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也是如此。很多人抱怨难度太高,学习任务量太大。
说起李天明,我的框架系统和李天明的相比如何?
我在很多方面感到羞耻。李天明也是从分析哲学和逻辑开始的。虽然没有谈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只是从这里深入挖掘。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强调的是,在我看过的众多资料中,李天明构建的思维方法体系并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是最好的之一。
经过漫长的铺垫,终于到了重点。李天明将他的思维方法体系分为五个部分,即以下五环体系:1.语义分析; 2. 谬误分析; 3. 逻辑能力; 4. 科学方法; 5.创意策略。前两个最受欢迎。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不是李天明发明的,而是分析哲学领域常用的一种方法。李天明将其整合成一套易学易学的思维方法,并加以实践推广,真是一文不值。
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派我去攻击,哦阿娇嚣张。傲慢恶搞?看狗毛!感觉真好。哈哈哈,韩国,哦策划。”
上面这句话,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还没有找到它的意思。如果有人找到了,请联系我。
让我们开始谈正事。语义分析的本质是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有些看似无意义的词,其实并非如此。和上面的例子一样,它可能是我和朋友交流时使用的秘密词,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它的含义。但即便如此,上述密语还是得翻译成我和朋友都懂的中文、英文、数学等,才能顺利和朋友交流。
另一个例子:“绿色的野性会驱使郊区的睡眠吗?”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是合乎语法的。例如,“黄色动物会开重型汽车吗?”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上相似。但前者没有意义,后者有道理。
这些无意义的句子并不可怕,但试图破译它们的人。
有些句子的无意义性不那么明显,它们特别具有欺骗性和有害性。例如:“热是物质在它的无形和液化中的自我恢复;它是它的抽象同质性对它的特殊性的特殊性的胜利;它作为否定的否定的抽象纯粹的自我存在是活动的连续性。在这里。”
这句话据说是黑格尔说的,引自李天明的《语言分析的思维方法》。每个词单独都有意义,但合起来就没有意义。但是,因为黑格尔的名气很大,总有很多人会绞尽脑汁为黑格尔的话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天明把那些看似有意义,其实没有意义的词称为“语言伤害”。以下是他总结的三种语言伤害:
1.歧义:词、词组、句子、段落等,意思不明确,容易误导的,在语义上是歧义的。
例如,“逻辑无法回答反逻辑问题”; “人类的存在发现自己面临着存在的可能性”; “宇宙本善”等句子。这些陈述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包含没有意义的部分。我们不知道“反逻辑问题”是什么,也不知道宇宙是如何被认为是好是坏。第二句话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
2. void:假装是一个实质性断言的重言式命题是一个无效命题。实质性短语是对经验事物做出判断的句子,需要观察、学习和练习才能知道句子的真假。在李天明看来,“单身汉都是未婚男人”、“1+1=2”、“一个三角形有三个角”等重言式命题始终是真句,没有信息量。
比如,“学习思维方式就是学习思维方式,如果使用不当,不会有效果”,“我向你保证,只要你的男朋友真的爱你,他就不会弃你而去”、“有彩票的人迟早会中奖。如果他们从来没有中过彩票,那就证明他们没有中过彩票”等等。这些句子总是正确的,但听起来它们比“三角形有三个角度”之类的真实句子更有用。其实都没什么用,都是花言巧语。
3.概念滑脱:概念滑脱是有意或无意地在词语中使用歧义来误导或混淆的结果。
例如,“他有很多问题,所以他的脑袋有问题”; “一次性交易 20% 的折扣”;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白马不是马”; “上帝眼中的‘善’概念句子中有很多模棱两可的概念,比如人类眼中的‘恶’概念。
李天明认为,语言伤害的根本来源是封闭的系统。封闭系统是可以逃避伪造的系统。无论发生什么,一个封闭的系统都可以证明自己是合理的。换句话说,一个封闭的系统试图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结果却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开放系统大胆地提出假设并从实际测试中检验假设。它可能会出错,但也因此而相关。
以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能是错的,那么它甚至都不是错的。
谬误剖析
李天明将谬误定义为思维方式的错误,并提出“四无框架”来总结所有谬误,如下:
1.不一致的谬误:当思想或言语与自己发生冲突时,就会犯下不一致的谬误。
例如,“我说的是假的”,“上帝是全能的,但如果你不相信它,他就无法进入你的内心并发挥神奇的作用”,“在月光下,如果女人在等着什么,男人只是喃喃自语:‘此时沉默胜于声音,不宜说话’”、“语言无法表达真情”、“世间本无真情” 、“世间无绝对”、“言辞必有例外”、“我无所区别,我不区分”、“使用标签不好”等。
2.不相关的谬误:当说的事情与论题无关,或者前提与结论无关,但试图绕过它时,就会犯下不相关的谬误。
李天明认为,窃取话题、人身攻击、类比不当、妄自尊大,都是无关紧要的谬论。比如“小明是个小偷,小明说的不对”、“某某明星也相信这个,你应该相信这个”、“大部分人都相信这个,你也应该相信这个”、等等
3.不充分的谬误:当所说的内容与主题相关,但前提仍然不足以支持结论时,就会犯下不充分的谬误。
偏概全、偏概全、滑坡谬误等,都是不充分的谬误。比如“天下男人无情”、“天下女人无情”、“有父必有子”、“只要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是的”、“有人抽烟喝酒但活到了 90 岁,所以他抽烟喝酒是无害的”等。
4.不恰当预设的谬误:不恰当预设的谬误是通过将在特定情况下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假设视为理所当然的。
循环论证、复杂问题、非黑即白等都是假设不当的谬误。例如,“一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事情没有好坏之分”,“不吸烟时问对方是否成功戒烟”,“没结婚就问他是不是离婚”等。
以上案例部分出自我的《思之剑》一书,李天明举的案例还不够多。一般来说,批判性思维的课程或书籍都有逻辑谬误作为其中的标准部分。李天明的优势在于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 李天命,他系统地将零散的逻辑谬误分为四类。我非常喜欢。
逻辑能力
在《哲学家与道家》中,李天明并没有详细阐述逻辑知识。他计划在后续的其他书籍中致力于逻辑。
那么我必须弄清楚这个逻辑技巧。我认为最实用但也稍微复杂一点的逻辑系统是一阶谓词逻辑系统。按照这个逻辑系统,它给了我们这些启示:
1.这个世界上有个人。
2.这些人有属性。
3.这些人之间存在关系。
4.一个真实的句子正确地断言了个人的关系或财产。
5.错误的句子错误地断言个人的关系或属性。
6.我们最好谈论个人的关系和属性,而不是关系和属性的关系和属性。
与英语、法语、日语和中文一样,谓词逻辑是一种我们可以用来说、读、写和读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读者大部分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汉语也可以用于听、说、读、写、写。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谓词逻辑呢?
因为谓词逻辑是一种严格而精确的思考语言,所以我们不会出错。注意,不是“很少出错”,而是“从不出错”。只要用谓词逻辑的语言正确判断个体的属性或个体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推理规则推导出更多真实的句子。只要前提是真的,那么结论就一定是真的。
这就是逻辑和数学的美妙之处,它让我们能够以更精确和严谨的方式思考。它能处理的问题一定没有错,它不能处理的问题,我们很容易看出它不能处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我的书中将谓词逻辑称为优秀但不完美的思维语言。
说一个相关的题外话。程序员用来编程的计算机语言与谓词逻辑语言一样精确和严谨的形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一些程序员的思维是非常严谨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程序员的思维非常不严谨,漏洞百出。此时,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人明明学过离散数学(包括谓词逻辑),为什么还这么不精确?
可能有两个答案。一是他们没有认真学习谓词逻辑,二是谓词逻辑对思维训练没有我想的那么有帮助。希望事实不是后者。
我推荐一本书,《逻辑与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这本书对谓词逻辑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和丰富的练习。
科学法
在《儒家与道家》里,李天明并没有详细讲科学方法,他只是讲了归纳法。李天明可能只想说假设推演,但我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兴趣比较深,所以下面的文字是脑补。
科学研究方法非常多样,暂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文献分析法:广泛阅读他人的研究,然后逻辑地激发文本并给予指点。
2.观察法:观察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用严谨的语言描述。
3.调查法:收集一些数据,计算数据之间的关系。
4.实验方法:在控制条件下操纵变量来推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上四种方法的严谨性和难度不断增加,偶尔会有例外。
其实,我们都熟悉科学研究方法。即使你没有设计问卷,你至少也填写了一份问卷。广泛分发问卷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研究方法。或者,你被老师或领导叫去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而老师和领导正在对你进行观察研究。只是大多数研究背后没有一个好的理论模型。那些研究有太多的漏洞,唯一的价值就是给不懂科学研究的人蒙混过关。
实验设计是心理学家的看家本领。一个实验设计是否“干净”可以显示心理学家的专业性。 “干净”意味着很难找出问题所在。然而,“干净”通常是“昂贵”的同义词,所以在研究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要追求严谨。
在专业的科研人员眼中,世界上还有多少研究(学术和非学术)不够“干净”?
恐怕至少 90% 的研究都是垃圾。且不说常见的数据造假,控制变量做得不好是家常便饭,这将导致后人无法重现前人的研究。您必须知道,大多数无法复制的研究都是无效研究。即使研究人员没有刻意造假,至少研究设计不够好,或者实验实施过程不够严谨,最终的数据没有研究价值。
推荐一本好书,《研究是一门艺术》(新华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可以帮助你理解什么是研究,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好研究。
创意策略
创意策略只是李天明方法论体系的一小部分。在他看来,创意需要大量的知识作为基础,而一些所谓的“创意训练营”或“创意培训班”只能做一些整容工作,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所以关于创意策略,他只提供了两个基本思路,如下:
1.结合:结合多种事物来创造创新。比如把小店结合起来变成百货公司,把八音盒和贺卡结合起来变成音乐卡,把动物的一些属性和一些人的思想结合起来变成童话故事,把轮子和椅子结合起来变成轮椅等等。
2.转型:通过改变某事物的部分或全部方面进行创新。比如把方形车变成流线型车,黑色电话变成彩色电话,布衣服变成尼龙衣服,狗咬变成人咬,汽水瓶变成花瓶或武器等等。
我的主观评价
当你欣赏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的长处特别耀眼,这个人的中性特征变成了长处,这个人的弱点就无关紧要了。
如果你目前看过李天明出版的几部著作,如《语言分析的思维方法》、《李天明的思维艺术》、《突围》、《哲学家》、《从思考到思考》以上” 、《杀死无聊的思维》等,如果你对他的整个人有更立体的理解,你会更加欣赏他。作为哲学家,他并没有像弗雷格那样靠自己推动整个学术界的发展还有蒯因。但作为哲学教育家,他一个人推动了港台等地区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发展。也就是说,作为业余诗人,李天明也堪称天才。
圣贤不可能完美无缺。拉塞尔说了很多蠢话。李天命怎么可能完美?我不完全同意李天命,但我真的很喜欢。他的思维方式简单而优美,其形式具有武侠小说中的动作感,让人沉迷其中。
如果我不得不谈论一些缺点,那就是系统过于简单化。我们需要一个更复杂的思维工具包来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在我看来,没有统计数据,任何思维系统都是不完整的。然而,这要求太高了。如果李天明的思维系统在简单和实用两方面都能做好,那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系统了。
如果你对他感兴趣,可以买他的书读一读,绕过我的转述,直接去看他的想法。
考虑一下
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维和通识教育
ID:-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