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09-21 01:09:30 517 0

一、论坛意义: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自然灾害不断,气候变化异常。地球环境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人类也在经历艰辛,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下的人类需要以历史的眼光正视当下的地球。因为地球历史的发展经历了46亿年,从地球形成之初的炎热环境到冷却后形成的地表水,海陆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气候几度波动随着地球上生命的诞生,贫瘠的地表开始出现生机。大约4亿年前,生物的成功登陆开启了陆地生命进化的新篇章。随着显赫开花植物的出现,鸟儿在蓝天中翱翔,大地山花烂漫,鸟语花香。人类也在生命的长河中悄然诞生,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形成了现代人类。

人类今天生活的地球环境与早期的地球环境完全不同,而且密切相关。这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今天地球上存在的生物多样性也是历经无数次灾害后不断进化的结果。因此,当我们面临保护地球环境的历史任务时,不仅需要正视因自然和人为因素而遭到破坏的地球,采取环保措施,开发环保技术和产品,应对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我们的地球,还需要了解地球环境的历史演变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才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进化论的发展、全球板块构造的兴起、深海生物圈和黑暗食物链的发现,特别是古生物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使人类要像今天一样了解地球的过去。而今天,我们如此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环境变化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人类能够详细观察地球环境及其气候的变化。当各国齐心协力保护全球环境,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时,尤其需要将这些知识成果回馈社会,让更多人了解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组织者:

知识树生物_古生物学知识_生物知识树

江苏省科协、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承办单位: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现代古生物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古生物学会

三、时间和地点:

9 月 18 日上午 9:00 至 11:30古生物学知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每个人讲半个小时。三位发言者发言后,将与听众进行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互动。

生物知识树_知识树生物_古生物学知识

四、演讲者:

陈云泰院士

1.报告标题:《地震、地震预测和地震防灾减灾》

2. 报告主要内容:简单介绍地震的成因、机制及其他有关地震的知识;评述地震预报研究的水平和进展以及科学上遇到的困难古生物学知识,说明解决这些困难应采取的措施。预测地震前景的科学方法;介绍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知识。

3. 个人简介:陈云泰,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

p>

丁一辉院士

1.报告标题:“气候变化挑战 - 过去、现在、未来”

2.报告主要内容:地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但过去几亿年到几千年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一般时间缓慢。它的主要驱动力是自然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地质构造(如板块运动)和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而二氧化碳和温度变化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响应——反馈回路,以大致相同的趋势演变,因此二氧化碳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近100年来现代气候变化迅速,变化速度前所未有。它是由自然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引起的。过去50年的全球变暖很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有多个证据支持这一结论。未来一百年,地球气候将进入一个更温暖的世界。根据气候模型,全球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冰川、海冰和北半球积雪将更快融化。目前,人们非常关心气温会升高多少,气候变暖何时会带来突如其来的、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影响。上述科学认识导致了国际政治层面的重大决策,即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将继续从《哥本哈根协议》开始制定新的减排公约,以共同保护地球的气候和社会经济。为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努力。

3.简介:丁一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聘顾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

--------------------------------------------

生物知识树_古生物学知识_知识树生物

p>

陈旭院士:

1.报告标题:地质历史中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2.报告主要内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关乎人类,关乎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了解地质史上的全球气候演化,也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内容,对地球未来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利用地质时期气候敏感沉积物的全球分布和全球古气候带的重构,从元古代到现在近10亿年的历史中,全球气候演化和相关生物兴衰事件的基本规律可以清楚地勾勒出来。 ,甚至重要沉积矿物的分布。这些全球气候的基本演化规律,也可以为地球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3。个人简介:陈旭,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际地层学委员会奥陶纪分会主席、国际笔石工作组主席。

五、参会人员:特邀省市领导、教育、科技、科普教育、研究生、大学生、中学生、新闻媒体负责人。部分座位对公众开放。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