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08-02 15:08:09 456 0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定的国家忌日。

其世界意义在于初是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世界进步。

中国的国家公祭日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设立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和尊严。其意义在于让国民在勿忘历史、追求和平的同时,激扬起民族精神。历史,应该也必须这样铭记。

南京大屠杀,绝非南京一城一地之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受难的象征。30多万无辜百姓惨遭杀戮,凝结成巨大伤疤,为民族之殇写下了惨烈注解。

国家公祭日,绝不是单纯为了纪念和宣传,更不是为了累计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扼腕思考惨痛历史的同时,警醒人民莫让历史轮回,激扬爱国精神,发奋图强,从而凝聚起国家和民族的信念和力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尤其是近年来,日本不认罪不忏悔不反思,一些日本右倾分子更公然无视历史事实,在侵华战争、南京大毒杀、慰安妇与强征劳工等方面还肆意歪曲历史,更不顾亚洲邻国的抗议和反对,继续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妄图复活军国主义的阴魂。

这更需要我们提高警惕,让我们不得不在铭记历史的同时警醒现实。国家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斗争,无数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扩展资料

国家公祭日现实意义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的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战争为一己私欲,只会危害民众。

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家公祭日凝聚信念和力量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第1张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12月13日国家公祭的意义

其一,沉重打击日本右翼试图歪曲、抹杀历史的“翻案”企图。

一个民族不怕犯错误、甚至犯罪,但最怕无视历史、歪曲历史、亵渎历史。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此作出了庄严的审判。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侵华日军各级指挥机构当时的命令和日本官兵的记录为证,有中国幸存者的血泪控诉为证,有《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国际人士提供的证言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电影胶片为证。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政界学界媒体各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却甚嚣尘上。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让人们铭记这段血凝的历史,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与加害史实的言行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彰显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权的尊重。

30多万,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中国人的生命。这些死难者的背后,是一个个曾经温暖的家庭。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体现的是对人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和平的向往。

日本右翼分子打着“尊重死者”的幌子,托词“死者为大”“死者即神”,不顾国际社会的一再谴责,一意孤行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既然“死者即神”,那么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屠杀的南京30万生灵,应该不应该得到稍有良心的日本人的最起码的忏悔和尊重?日本号称已经进入现代民主社会,动不动就打出“尊重人权”的口号,要尊重人权,就应从尊重别国国民最起码的生存权做起,就该老老实实地到侵华日军实施屠杀的地方去谢罪。

其三,牢记战争悲剧,追求共同和平。

残忍、嗜血是人类扭曲的变态心理,是阻碍人类文明发展的毒瘤,理应受到全人类的唾弃。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以设立纪念日的形式,提醒人们勿忘历史,警惕噩梦重演。例如,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

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与上述纪念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将使南京大屠杀成为世界人民集体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牢记战争悲剧、追求共同和平的重要历史资源。

其四,反思历史教训,激扬民族精神。

短短六个星期之内,30万骨肉同胞生灵涂炭,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残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力军力的孱弱。国民政府指挥无方,一些国民党部队临阵脱逃,而民众则毫无组织,散沙一盘。更有甚者,充当“带路党”,引领日本侵略者指认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

3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付出,非但没有换来日本人的同情,反而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耻笑、羞辱。公祭死难者,也是在警示当代国人,追求和平不能放弃武备,面对外敌的侵略,我们只能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硝烟已经散尽,警钟仍需长鸣。牢记国耻,勿忘国殇,富国强军,锐意进取,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绝不让历史重演,这就是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所在。

我国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意义

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意义有以下三方面:

1、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友人。

3、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义

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历史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南京的大屠杀事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权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随即,当时的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抗战。淞沪抗战结束后,组织了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打响,12月13日南京沦陷。当时南京是中国的首都,日本军国主义为恐吓中国政府、人民和军队,让中国政府和人民彻底放弃抵抗意志,在南京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大屠杀,屠杀人数超过30万人。当时,已经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国际法,在战争中杀害平民及放下武器的军人属于犯罪行为。战后也通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国进行了审判,一部分重要战犯被送上断头台。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未进行彻底清算,日本右翼对日本民意具有重要影响。日本右翼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不承认有组织的屠杀行动,仅认为是部分军官和军人的个别行动。日本历届内阁成员及许多日本议员均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二、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义

1.首先在于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忘记历史就是对民族的背叛,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有牢记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恶,才会时刻不忘防范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才能持续不断地激发人民自强不息,不断增强维护和平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

2.其次在于维护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远没有欧洲的苏德战场及美国的太平洋战争更引人关注。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恶在国际上并未得到广泛认知。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通过国家公祭的形式,能够提高国际社会关注度,能见度,增加世界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罪恶的了解。

3.设立国家公祭日可以有效打击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的歪理邪说。

不但在国外,在国内也不时有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的言论,所谓南京大屠杀不存在说有一定的市场。如果不通过国家公祭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歪理邪说就可以影响更多人,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总得来说,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就是祭祀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意义在于通过国家公祭的形式教育全体人民牢记历史,珍惜和平,自强不息。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