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近30年知识学界宗教理论问题探讨
中国目前存在“宗教热”、社会失范、诚信缺失、信仰危机。仅靠“道德救赎”是不够的。必须引入宗教。“汉语学习热”的背后,是“极致关怀”的回归。
革命者章太炎认为儒教不是宗教,佛教才是宗教
当前的“宗教热”肯定了宗教的积极作用,这与清末民初的情况类似。1911年辛亥革命后,康有为有了“儒教”知识人类学,张太炎等人提出“立教论”,是清朝灭亡后的必然。进行中的社会建设理论;马相伯在1914年说的和现在一模一样;袁世凯紧随其后,从事“尊儒经”、“丁祭”以儒教民心,结果彻底失败,遭人唾弃。“道德救赎”的实践。
“宗教”一词名誉扫地的原因:一是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无知,宗教无知),二是1916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袁世凯洪宪君主制),三是1919年“片面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与民主”,中国人最不幸的“二十世纪”已经过去,现在是时候反思“宗教”对中国人的意义了。
科学破除迷信,即道教
民主摧毁专制,也就是儒家——官方意识形态,专制的基础
“五四”之后中国宗教的格局,从“儒、道、佛、徽、叶”到“佛、道、伊、天、基”,地方宗教的历史与逻辑;“宗教分离”,从“迷信”到“民信”,“民教”问题:儒学退出历史舞台;道教已严重衰落,仍难恢复;大陆回归路线,回归日常生活。
宗教慢慢地被视为正常的社会生活,许多宗教也慢慢地回归和重新出现。
东西方民族的宗教差异:1、“一神论”与“多神论”的区别2、“国教”与“民间宗教”的区别
在 1960 年代和 1980 年代,马克思?密尔奠定了“宗教学”的基础。个别西方学者,如李提摩太的佛学和儒学;李家白《上显堂》主张比较宗教研究,王阔元、班禅喇嘛、太学等。
1980 年代初期:宗教是鸦片问题吗
1980年代中期:西方宗教在现代中国的作用与评价
基督教文化事业:宣教大学、宣教医院、出版社推动中国现代化
基督教作为“先进文化”的载体
1980年代后期:中国文化与四方文化之间存在“蜜月期”,出现了基于“文化基督教”的认知模式
2000年代:全球化时代的宗教问题
儒家是宗教吗?
目前正在进行的讨论:
宗教慈善和民间社会
宗教的慈善功能
宗教与公共空间
宗教与国家安全
宗教与公共外交:各类民间宗教机构能否参与公共外交活动知识人类学,有助于摆脱当前的外交困境
宗教 cf: 宗教
宗教仪式
寺庙经济与农教的经济问题
宗教实用主义不能只看信仰的行为